修改密码 续 借
登 录
卡号/身份证号 密码/借书密码 验证码
浣纱路新馆建设轶事(上)

时间:2015-03-03 来源:《燃情岁月——杭州图书馆50周年(1958-2008)纪念》 作者:李建鑫口述 颜晓军执笔 点击率:2723

本文口述者:李建鑫

    2008年是一个悲喜交加不平凡的年份,经历了多重自然灾害的中国终于圆了百年奥运梦,而历经三年建设的杭州图书馆新馆将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,同时也迎来了建馆五十周年华诞。正当此时,笔者采访了当年参与浣纱路图书馆建设者之一的退休老职工——李建鑫同志。对经历过初创时期风风雨雨的他来讲,这的确勾起了不少感慨。80年代初,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,杭州图书馆在浣纱路选址新建。他回忆了当时新馆建设中几件印象较深的事情。

百里奔波做馆牌

 “杭州图书馆”的字牌是由曾经担任浙江图书馆馆长、省文史馆副馆长、西冷印社社长的著名学者、书法家张宗祥所书。为了配合当时浣纱路新馆建设,必须将张宗祥手书的“杭州图书馆”五个大字放大制作成陶质馆牌,镶嵌在图书馆正面门厅的上方,这五个大字好比是图书馆新馆建筑的眼睛,对整个建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。他和其他几位老同志承担起了监制陶质馆牌的任务,从选材、字体的比例大小,基本色调都一一予以落实。名家好字必须要用好陶配,那就必须到著名的陶乡——江苏宜兴去制作。当时初建新馆,条件简陋,经费紧张,图书馆没有自己的汽车,在当时看来远在百里之外的宜兴怎么去都成了问题,而且陶瓷大字的制作要经过好几道程序,每一道程序都需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观察把关,这就需要多次往返于杭州与宜兴之间,除搭乘长途汽外,有时还从外单位借车、借司机。当时除了监制馆牌外,还需附带采购新馆绿化用的花缸、花盆。

     一次,借了外贸车队的一辆车去宜兴丁山的路上,由于天雨路滑,汽车发生了侧翻,坐在车里的人全部碰撞倒地,由于车速不快,所幸有惊无险。事后大家一直在感叹此事:图书馆的馆牌真是“命”大啊,还好是在去的路上,没有把馆牌和花缸、花盆放在车上,万一有个闪失,时间和经费的损失就大了。此外,为了给浣纱路新馆大厅配上漂亮的壁画,老李还跟着基建办的同志赶到瓷都景德镇,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、著名画家孔仲起的一幅巨画《钱江涌潮》烧制成瓷画,放置在大厅正面墙上。《钱江涌潮》瓷画色泽浓郁,气势雄伟,成为当时浣纱路新馆正大厅的一个亮点。
 

相关专题文章

杭图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
杭图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
杭图抖音号 扫一扫关注
咨询投诉 扫一扫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