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改密码 续 借
登 录
卡号/身份证号 密码/借书密码 验证码
“环保公益课堂”2019绿色在“浙理”科普之旅第六期-航海时代活动报道

时间:2019-07-05 来源:杭州图书馆 作者:环保分馆 点击率:410

平时随处可见的船舶,都是怎样运转和发动的?能够像两栖动物一样在两种环境中行动的交通工具,到底是依靠什么原理?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,也正是许多孩子心中的困惑。6月30日下午,由杭州图书馆、杭州市环境集团、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联合主办,杭图环保分馆、每日商报小记者实践营、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、浙江理工大学科普协会承办的环保公益课堂-绿色在“浙理”科普之旅航海时代活动如期而至,共有17组家庭参与。

“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是什么呢?”

伴随着理工大学志愿者将这一问题抛出,科普微课堂进入了本次“船舶动力”的主题内容。通过对竹木筏子、风帆、蒸汽船、柴油汽船到核动力舰船等水上交通工具的简要介绍,小朋友们逐渐了解了船舶动力的发展历史,以及它们不同的原理:竹木筏子主要靠人向后划桨、水对桨向前的动力,让船前进;而风帆船靠风,当空气流经一类似机翼的弧面时,会产生一向前向上的吸引力,因而前进;蒸汽船是将蒸汽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,通过燃烧,把水变为蒸汽作为动力前进;柴油机轮船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内能,再通过机器,转化为船前进的动力……小朋友们专心致志地听讲,时不时举手提问,在讲到“未来展望“部分的时候,他们眼中都闪烁出期待的光芒。

接着,小朋友们进入了科普小制作天地,既能在地上跑,亦能在水中游,结合车与船的双重性能,这便是神奇的“水陆两栖船”。“原来两栖船不仅可以用于军事,还能改造用于旅游啊,真是太厉害了。”对于两栖船广泛的用途,大家纷纷发出了惊叹。“它既可以在陆地也可以在水里,节省能源,我也要做出这样一个绿色环保的两栖船!”小朋友们刚拿到材料,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制作,形状各异的塑料板、小小的车轮和蓝色的螺旋桨,在他们的手中一一拼凑起初步的样子,稚嫩的脸庞上都流露出专心致志的神色,一时间教室里安静得只听得见拼装的声音。

实验室里,小朋友们或是仔细观察光谱,或是将脸贴近视觉暂留机、或是亲自上阵尝试手触电池……“两块金属板分别相当于电池的两个电极,当手分别放在铝板和铜板上时,汗液中的负离子与金属发生反应,这就是手触式电池的工作原理。”随着仪器背后的原理之谜在志愿者的讲解中被一一解开,欢声笑语回荡在实验室的上空。

再有趣的旅途也必将迎来终点,活动最后,小朋友们怀抱结业证书,排列整齐。合影在相机中定格,本次“航海之旅”也圆满落幕。而科普环保之船承载的这些小小旅客,也将满载着知识的宝藏与环保的决心驶向更美好的未来。

相关专题文章

杭图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
杭图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
杭图抖音号 扫一扫关注
咨询投诉 扫一扫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