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7-05-26 来源:杭州图书馆 作者:佛学分馆 点击率:380
济济一堂
认真听讲
史上最早的藏书票
朱痕累累藏书章
“喜欢藏书的人,大多有几方自己心爱的印章。在一部刊印精美的书上,钤上古雅别致的藏书印,朱墨灿然,相映成趣,藏者又因此可以播名垂远,真是其乐融融。”
5月24日,为迎接图书馆宣传周的到来,佛学分馆特为读者准备了一场关于藏书印和藏书票的讲座,主讲人陈老师从书画沙龙的特色出发,由印章入手,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读者展示了藏书文化中藏书章的魅力,同时对国外藏书使用的藏书票做了对比介绍,为大家阅读、收藏图书增加趣味,增添内涵。
中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,藏书印的使用亦是古已有之。据记载,现存最早的藏印可数敦煌古写本《杂阿毗云心经》上的“永兴郡印”,永兴郡为南齐郁林王萧昭业隆昌元年(494)所设,故当为南齐之印。到了唐宋时期,许多大藏家们都热衷于在书名画上加盖印记,以取信于人。及至明清,盛行藏书,再加上文人刻印的流行,藏书印遂成了收藏家们必备的徵信之物。当时的藏书家,几乎都有几方乃至上百方藏书印。每得好书,把玩珍赏之余,必钤印书上,一时竟成时尚,其后辗转流传,以至书上朱痕累累。
什么是“朱痕累累”?陈老师找了宋版书《唐女郎鱼玄机诗集》中一页给大家欣赏,只见页面的空白处盖满了藏书章,真正是朱墨灿然,相映成趣。更让人感觉亲切的是,这部书的刊刻地是临安府,即在杭州刊刻的。
欧洲人使用的藏书票亦是藏书的信物,功能与中国的藏书印类似,不过不是印章而是版画,画幅较小,故有“纸上宝石”之誉。
无论是藏书印还是藏书票,形式不同,代表的含义却是相同的,都体现了爱书之人对书的珍爱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