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改密码 续 借
登 录
卡号/身份证号 密码/借书密码 验证码
故纸:历代文化名人诗文赞杭州(清)

时间:2015-03-03 来源:杭州图书馆 作者:孙旭升 点击率:3181

毛奇龄

明末清初,浙江有三个姓毛的文人,毛先舒、毛奇龄、毛际可,有“浙中三毛,文中三豪”的话。而三毛中又以毛奇龄为最特出。、

毛奇龄萧山人,字大可,别号西河,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》说他“博览载集,著书甚多”。又说:“惟喜为辩驳以求胜,凡他人所已言者,必力反其词。” 有时不免强词夺理,但大多数是正确的。因为他读的书多,引经据典,教人不得不信。如为西施平反,以古本《越绝书》为依据,证明西施本萧山人;白堤即“白沙堤”之略,用白居易自己的诗为例,证明非白居易所筑。晚年得了痹疾, 便由明史馆编修退居到杭州,住在下城盐桥附近,尽管如此还是宾客盈门;除了吟诗作文,还常到西湖边游玩,抚今追昔,随时写些诗文随笔,对我们今天认识西湖大有裨益。人说“西河小牍随笔皆有意趣”,大概就是指这类小文而言。如下面一篇云:

“从溜水头迤北,有西马塍在昭庆寺左,与湖墅东马塍相对。相传五代时东西马氏种花之所。旧志谓钱王马坰非也。吴越故城圈东马塍入北关内,焉得有坰.。且塍者畦棱之名,第可艺植,牧兽非其事矣。”

 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,他还特地跑到那里去看。 “人家屋傍尚有花,第无艺花者。”感慨之余,就做了两首诗:

溜水桥边路,迢迢独自行。

西塍花自好,何必问东塍。

闭门谁家园,不见有花树。

但见卖花翁,收花入篮去。

有一次,毛奇龄随母亲游天竺,宿在西湖边的一个寺庙里,墙壁上写着一阕《和韩蕲王》词,母亲叫他念出来听听。毛奇龄自以为是韩蕲王自己的词,就随口念了一阕。第二天母亲见了壁上的词后大为发怒,说:“本是和蕲王词,何故拿本词来骗我!”原来毛奇龄在四十岁以后,就患有“鸡盲眼“,入夜以后,视力更差,所以墙壁上的那阕词,他是根本看不清的。但他为什么又不敢对母亲说明呢?语云:“亲在未敢言老”,子女有病,必然会让父母担忧。所以毛奇龄这一回真可谓是“哑子吃黄莲,有苦说不出”了。

沈  复

沈三白名复,清代乾嘉时苏州人,本来不甚著名,因为写了一本《浮生六记》,才被世人所发觉。俞平伯在《重印浮生六记序》中说:“记叙体的文章在中国旧文苑里,可真不少,然而竟难找一篇完美的自叙传。《浮生六记》便是当之无愧的。”

《六记》现存四记,第四记为《浪游记快》,大半写的是西湖,文章清通不必说,对西湖的评论也颇正确。三白“喜独出己见”,“存人珍我弃,人弃我取之意”,但决不是故作新奇,耸人听闻。那些评论应该说是很中肯的。就整体而言,三白喜欢白堤断桥一带,他说:

“时值长夏,起极早,出钱塘门,过昭庆寺,上断桥,坐石阑上。旭日将升,朝霞映于柳外,尽态极妍。白莲香里,清风徐来,令人心骨皆清。”

另外,他还从结构、石、水等几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说:“结构之妙,予以龙井为最,小有天园次之。”小有天园现在已经不复存在,故址在净慈寺附近,清初建筑,小巧玲珑,以“因地制宜,自出心裁”著称。又说:“石取天竺之飞来峰,城隍山之瑞石古洞。”飞来峰以峰得名,实际上只是一块大石头。张宗子称之谓“石丈”,说它“棱层剔透,嵌空玲珑”,是“米颠袖中一块奇石”。至于水,他不取虎跑、龙井,却取玉泉,他说:“水取玉泉,以水清多鱼,有活泼趣也。”在花港公园未扩建之前,“花港观鱼”池小水不活,远不如玉泉有活泼之趣。这在当时是比较一致的看法,如学者刘献廷在其《广阳杂记》中就是这么说的。

最后,他还说:“其余湖心亭,六一泉诸景,各有妙处,不能尽述;然皆不脱脂粉气,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,雅近天然。” 为风景“添妆”是可以的,但是不能过分,否则,过犹不及,涂脂抹粉多了,反而斵伤天然,变得俗气起来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俞  樾

俞樾,号曲园,祖籍浙江德清,道光间进士,历任编修等官。在河南学政任上,因为规矩太严,为学子所反对,受到“削职”处分。从此流寓苏州、杭州,以讲学为生,并从事著述。最后定居孤山,所住楼房称为“俞楼”,人称“曲园先生”。他是经师,却又是诗人,旁及小说、杂文。所作《春在堂随笔》,清丽洒脱,为一般文人所难以企及。有一次他与夫人一起到灵隐冷泉亭游玩,亭柱上旧有“泉自几时冷起,峰从何处飞来”一联。夫人道:“此联问得有趣,请作答语。”先生应声道:“泉自有时冷起,峰从无处飞来。”夫人道:“不如改作‘泉自冷时冷起,峰从飞处飞来’。”相与大笑。

又如游九溪十八涧,更可以看出先生开朗的性格。他曾听理安寺和尚说那里的风景如何样好,心向往之,却没能实现。时隔几年,到了同治十二年癸酉,才和两个朋友一起去玩了一趟:“癸酉暮春,……逾杨梅岭而至其地,清流一线,曲折愈转愈深,亦愈幽秀。……余足力最弱,城市中虽半里之地,不能舍车而徒,乃此日,则亦行三里而遥矣。山水之移情如是。”他还做了一首诗,诗云:

我行十八涧,何其缭以曲!

重重叠叠山,其妙总在复.

山中何所有?松竹杂苍绿。

更喜高下间,衬以红踯躅。

篮舆偶此过,一步一往复。

惜无可坐处,胜景看未足。

安得结一庵,深藏此山腹!

经过这次旅游,曲园先生在认识上有两大收获:一是“西湖之胜,不在湖而在山。”“九溪十八涧,乃西湖最胜处。”二是山水能够移情。人本来有不少潜力,常有意无意地被锁闭着,一旦发现,就会有喜出望外之感。所谓移情,就是改变自己的性情,所以就觉得格外开心。

 

摘自《文澜》第三期

相关专题文章

杭图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
杭图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
杭图抖音号 扫一扫关注
咨询投诉 扫一扫关注